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需要全社会的信仰。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多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江陵法院作为司法战线的一员,以巡回审判工作为切入点,让法庭“动”起来,让法律“活”起来,以案释法、寓教于审,努力让法庭这一用法律保卫人民权益的“主战场”,开到百姓“家门口”,将法律的温度传递到群众的“心坎上”。
看,这一次法庭行走在“车轮上”。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便于当事人诉讼。2017年,江陵法院购置巡回审判车一辆,以便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在家门口感受到法庭审判的庄严庄重。当巡回审判车第一次开进白马寺镇金渡村开庭审理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时,乡亲们对审判车充满了好奇。法官犹如“说书先生”一般,将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逐步呈现在群众眼前。群众在“听书”的同时,与法官一同理顺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是非曲直。与过去不同的是,“演绎的这本书”不是别的,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当巡回审判车开进县实验高中,以模拟法庭的形式现场再现一起发生在校园的故意伤害案件,在到场的1000多名正值花季雨季青少年的心中,种下法律的种子,干警们现身说法,教育引导他们心中有戒,不要以身试法。
看,这一次法庭行走在“双肩上”。同样也有很多车子看不进的坑坑洼洼,车子展不开的特殊角落。在到秦市乡审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时,当事人因为伤残不便出行,再加上路况并不是很好,江陵法院的法官就把法庭“搬到”了他家门前的茶几上并现场主持调解,及时为这名因交通事故导致偏瘫二级伤残和两处十级伤残的当事人拿回了治伤的救命钱。在监狱、在戒毒所,我们的法官审理了很多的婚姻家庭纠纷,这里有在押人员的情绪激动、也有被强制戒毒人员的歇斯底里,是一轮又一轮的思想引导,是一次又一次的换位思考,或让双方调解离婚,或表态好好改造重新开始。因为位置相对偏远,为了一次成功的调解,数次往返已是家常便饭,路途的颠簸和“案多人少”的矛盾让他们的肩上压力日益沉重,他们无怨无悔,为了诠释这份“介于神和人之间的职业”。
看,这一次法庭行走在“网络上”。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开展网络庭审直播的人民法官,更像是这支队伍中的“特种兵”。江陵法院以科技法庭为依托,大力开展提升直播活动,坚持员额法官庭审直播全覆盖,让人民群众通过电脑、手机能更多的感受到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案件的审理。在公开审理黄某等五人,涉嫌强迫交易、寻衅滋事一案时,到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网络上的千千万万双眼睛,共同“查实”了这几人的犯罪事实,更为清楚的知道黑恶势力对社会的影响为危害,也共同“见证”了这股恶势力的覆灭。在公开审理一起因过量添加亚硝酸盐,导致卤菜熟食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犯罪案件,以及一起由“职业打假”引发的行政诉讼时,到庭旁听的小摊摊贩、药店老板与网友们共同见证了人民法院守护食品、药品安全民生底线,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决心。
人民有所呼,司法有所应。再远的路程不能远了人民法官与人民群众的心,江陵法院在大力开展巡回审判工作的基础上,还全面建立了党组领导班子成员与各乡镇的挂点联系机制,定期走访,用心倾听,狠抓落实。大力开展“阳光江法 你我同行”公众开放日活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市民代表、学校学生、媒体记者共同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国家宪法日”。行走的法庭,热忱的心,我们再一次的努力正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更多的感受到公平正义。